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 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 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 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链接·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发现。 2007年以前,全球仅有散发病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 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