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采),如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关键棋子,正持续改写着医械市场的格局与流向。
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集采中标数据,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格局的深层变迁。本文将从品类渗透与价格关联、时间分布特征、省份参与度三个维度,拆解集采运行的真实态势。
数据背后,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同品类在集采覆盖广度(销量占比)和价格策略(销售额占比)上呈现出鲜明分野,执行节奏对核心设备形成了脉冲式驱动,区域分布更勾勒出“量在中西部、值聚东南”的鲜明图景。
总体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集采中标数据显示,不同品类在集采渗透度(以销量占比衡量)和价格关联(以销售额占比体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见图1)。
从集采覆盖的“广度”来看,XP(53.99%)和CT(44.04%)无疑是领跑者,销量占比均超四成,稳稳占据核心品类的位置;而 MR(22.06%)、SU(11.67%)、DSA(7.65%)等则显得“步伐稍缓”。
再看价格与销量的“互动关系”:XP、CT、MR、MI、直线加速器等品类,都呈现出销售额占比“跑输”销量占比的特点,这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逻辑——其集采单价低于非集采价,“以价换量”的效应由此显现。DSA却走出了不同的曲线,销售额占比(8.58%)反超销量占比(7.65%),这或许暗示着其集采单价相对偏高,又或者非集采市场中低价机型更为常见。SU的集采价格与非集采价格差异不大,从数据中也能看出,其销量占比为11.67%,销售额占比为10.64%,两者较为接近。
综合来看,XP和CT走出了“广覆盖+低价”的扎实路径,DSA等则呈现“窄覆盖+价格分化”的特点,共同勾勒出集采在普及型设备深度渗透与高值设备精准议价上的差异化布局。
需求特征
品类月度销量对比
2025年上半年全国集采销量呈现核心品类脉冲爆发、小众品类零散分布的特征:XP(1258台)、CT(588台)主导,5月XP(611台)、CT(282台)集中放量,贡献了各自半年销量的近半壁江山,1月和6月也保持高位;MR在4月迎来小高峰,销量达74台,SU则在5—6月(16+17台)持续爬坡,共同构成次梯队。MI等小众产品月度销量多≤5台(见表1)。
时间节奏上,2月整体脚步放缓,3月稳步复苏,5月成为核心品类的爆发点。这既折射出集采执行节奏对刚需设备的强劲驱动,也显露出小众需求的零散特性。
品类月度销售额对比
从上半年全国集采销售额集中度来看,其时间分布特征和销量表现大体合拍。XP在5月以42.08%的占比稳居核心,CT则在4—6月(25.70%、23.56%、23.68%)持续发力,共同构成核心支柱;MR在4月表现突出,以55.29%的占比占据主导,SU在5—6月占比超30%,二者携手形成次核心梯队,呈现出波动特征(见表2)。
小众品类中,直线加速器在2—3月平均占35.57%的份额,销售额集中在个别月份发力。整体来看,月度销售额波动呈现出“核心品类周期续航,高值品类逐月递升,小众品类定点突破”的规律。
分季度销量对比
2025年上半年全国集采分季度销量,呈现出“头部品类第二季度发力,小众品类平缓波动”的特点:作为核心品类的XP(第一季度279 台→第二季度979台)和 CT(第一季度107台→第二季度481台),第二季度销量激增超3倍,成为主导季度差异的“主力”;MR(19台→90台)、SU(8台→45台)在第二季度也有增长,但规模相对有限;而MI、直线加速器等,季度销量均不超过20台,波动也十分微弱。
这样的分化,一方面呼应了第二季度集采落地节奏对刚需设备需求的集中释放,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众设备需求的稳定性。
分季度销售额对比
从销售额变化情况来看,与销量的季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T、XP等核心设备第二季度销售额较第一季度也呈现大幅跃升的状态,MR、SU等次核心品类也在第二季度随之增长;MI、直线加速器等小众品类,季度间销售额变动平缓,始终保持低幅波动。既体现了第二季度集采落地对高价值刚需设备的强劲拉动,也彰显了小众设备需求的稳定特性。
链接>>>
市场竞争地图解析
梳理完医疗设备集采的时间分布特征,月度脉冲波动与季度核心品类发力等特点后,各省份的参与情况与区域差异,也展现了集采落地的另一个侧面。
各省市品类销量结构
2025年上半年,各省市集采分品类销量呈区域差异:河南、湖南以XP、CT等刚需设备为主;福建、湖北含CT、MR、DSA等高值品类;新疆XP销量突出,贵州覆盖CT、DSA、MR等多类;青海等尾部省市仅覆盖单一品类(如XP)(见表3)。
品类销售额贡献
2025年上半年,各省市集采分品类销售额差异明显,进一步体现了区域间的不同特点。福建在MR领域表现突出,湖北的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占比显著;广东在MI等小众高值医疗设备品类方面独具优势,而北京的MI占比更是尤为亮眼。此外,河南、湖南等地则更侧重于XP、CT等基础医疗设备品类的配置;而尾部省份中,不少品类的销售额仍为空白(见表4)。
县域设备焕新加速
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并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升级。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部署,加快政策落地步伐。
2025年年初,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明确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在政策引导与专项资金保障的双重作用下,县域医疗机构设备建设和各地设备换新需求正呈现加速释放态势,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落地高峰。预计2025年下半年,多省份医疗设备建设及升级需求将持续释放,集采落地率有望超越上半年同期水平,集采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综观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械集采中标全景,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多层次、差异化的政策实施图卷。XP、CT等普及设备实现“广覆盖+低价”,DSA等则体现“窄覆盖+价格分化”;核心品类第二季度(尤其4、5、6月)爆发式增长,小众需求平稳;省份分布上“量在西、值在东、尾部零散”。
这些特征共同表明,全国医械集采已进入深化与精细化阶段。政策效应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降价”,而是更深刻地影响着设备流通的结构、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不同层级医疗需求的满足方式。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品类策略以平衡渗透深度与价值发现,精准把握执行节奏以平滑市场波动,并兼顾区域发展差异以实现更均衡的资源配置,将是持续提升集采效能、推动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的关键方向。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