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采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集采已成明显趋势。
在最近的CMEF秋季展上,赛柏蓝器械获悉,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医疗设备集采相关政策,目前已在各地征求意见,未来或开展多种形式、不同级别的设备集中采购。
2021年,安徽率先开展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安徽模式自此也成为设备集采的一个典型案例。彼时业内普遍认为,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有明显不同,设备批量采购不太容易普及。
而今,设备集采正快速扩围。未来,医疗设备降价力度和广度会如耗材一样吗?
01
低价竞争、采购周期长
医疗设备集采何去何从?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医疗设备集采项目相继上马,采购品种既包括CT、磁共振、MR等大型设备,也包括各类中小型设备,覆盖了从基础到高端的各类设备采购需求。
设备集采扩围趋势已较为明确。
一方面是医疗设备更新政策集中落地,这部分采购基本以集中采购的形式完成。另一方面,广西、安徽、海南、浙江等多省也在推进省级集中采购工作。
集采之下,设备价格正在陆续下降,部分项目中,产品降价幅度达到60%甚至更高。
设备集采模式快速升温,市场竞争也在加剧。
不少行业人士已经感受到“价格内卷”的困扰。此前,有超声设备价格卷到了20多万元,引发业内哗然。
有企业人士担心,设备集采后,若中标价格大幅压低,企业利润空间变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会面临较大压力,产品研发创新的动力减弱,拿标、生存成为首要关注点。
值得欣慰的是,以上情况正在发生扭转。
对于价格内卷,国家近期已发出多次治理信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科技创新;国家医保局也提出“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
财政部也在去年年底发文,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
除“价格内卷”外,设备集采项目中,“高频质疑”也成为一个难题。
曾深度参与设备集采工作的孙文涛表示,目前集采项目质疑和投诉过多,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和时间处理投诉问题,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投诉都是无效投诉。
他谈到,这一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设备采购和使用进程,致使采购周期拉长。
今年8月,迈瑞医疗在对其上半年业务情况说明时也表示,国内市场去年12月以来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但当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
上述人士认为:“企业应该充分理解相关政策,审慎地使用权利,不能因为投诉成本低就随意投诉,长远来看不利于行业发展。”
虽然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激烈,但梳理各地项目后不难发现,许多集采项目因响应企业不足3家而废标。CMEF期间,也有医院人士呼吁,希望企业踊跃参加集中采购项目。
02
参数制定成难点
良性规则仍需多方共建
过去,国内医疗设备采购基本以医院委托招标的分散采购为主。
资深行业人士陈旭文指出,设备集中采购的优势明显,通过集采可充分发挥以量换价的优势,提高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同时也便于管理,能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促进供应流程的规范化。
“不过,医疗设备采购也不能只看单次采购价格,也要关注长期效益,设备性能是否与需求匹配。”
目前,设备集采整体主要采取综合评分制,价格、商务、技术各占一定分值。
赛柏蓝器械了解到,对于集采方而言,设备技术参数的制定成为很大难点。同时,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在商务和技术层面不能拉开竞争差距,集采最终就变成了拼价格,低价内卷难以避免。
当下,医疗反腐持续推进,在公开披露信息中,与医疗设备招标相关的腐败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医疗设备“定制式”招标的问题被多次点名。
对于采购方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参数,体现集采的公平公正性,同时满足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的实际需求,仍须持续探索。
对此,医疗机构人士周韩也提出自己的担忧:在前期调研时,企业提供的参数不实,给后续参数制定增加了很大难度,也影响招标结果。
与药品不同,设备较难实现标准化,不同厂家的医疗设备通常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各级、各地医院的需求亦有差异。
在规则制定方面,安徽模式提供了一个良性范本,其推出了“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三分一合”集中招标采购模式。
产品分层解决了大型医用设备缺少国家统一质量评判标准的问题,其组织专家根据不同医用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开展性能评判,划分质量技术层次,促成“同质竞争”。
医院分级是对医院提出的采购需求,按照各医院规模级别、功能需求、技术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明确采购等级。
项目分包是根据采购单位购置预算、功能需求,组织专家对产品层级和医院需求等级进行匹配,合理区分不同采购包之间的技术层次。设置分包时最大化考虑需求共性,尽可能集中包数,实现以量换价。
价采合一,探索合理制定、调整相关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实现集中招标采购与项目定价、支付标准“价采合一”,力求让集采降价成果惠及于民。
放眼全国,目前设备集采尚未有统一的规则标准和参照系。医疗设备集采有效遏制了采购环节腐败多发的弊端,促进设备市场价格合理化,同时,设备集采的规则也在面临进一步优化的拐点。
于医院而言,其希望能在预算之内购入临床所需的优质设备,而企业则希望扩大市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关部门希望挤压产品价格多余水分。
三方仍在寻找良性平衡点。
(陈旭文、孙文涛、周韩为化名)
来源:赛柏蓝器械